English

    当前位置: 网通社汽车 > 独家报道> 上海国际车展应时而生(上)

    上海国际车展应时而生(上)【破冰之举】

    来源:网通社 原创 2018-05-21 17:40

    收藏 杨海艳

    1985年,上海举办第一次国际车展,规模虽不大,但开创了中国汽车展览业的先河。先是专业车展,后是商业车展,再是跻身国际展。

    导语

    【编者按】汽车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最为紧密的晴雨表,它既是时代记忆也是社会表情。《中国汽车四十年》通过国内40位资深媒体人对我国汽车业改革开放以来的40件大事的回顾和还原,从而呈现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一段真实历史。全书分为四个版块,分别为“破冰之举”“第一支柱”“驱动家国”“改变格局”。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连载,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

    1985年,我在上海

    红尘里还未响起地下铁的轰隆

    南浦大桥不过是黄浦江畔梦中的彩虹

    东方明珠尚含在未来巨龙的口中

    我用一毛钱上了21路公共汽车一直挤到了四川北路

    轮渡过江让在浦西上班的浦东人好生头痛

    而人生的第一张彩色照片留下了我在外滩的明媚笑容

    那过去的时光让现在的我回味无穷

    一首名为《1985年,我在上海》的现代诗,把我们的记忆拉回到30多年前。1985年的上海,没有地下铁,没有东方明珠,黄浦江在当时的上海人眼里,并非城市的“母亲河”,而是阻隔浦西到浦东的“天堑”,浦东人想要去浦西只能靠轮渡,遇上恶劣天气,交通就会阻断。

    虽然早在1958年,上海汽车装配厂就成功试制出第一辆最高时速可达105公里的凤凰牌小轿车,但汽车真正大规模进入上海家庭则是在40年以后。1985年的上海,街头的交通信号灯还在由人工控制,公交车之外,凤凰和永久牌自行车才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出租车司机在当时还是一个令人艳羡的职业。

    网通社汽车

    1985年的上海,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和铭记的年份。经历了6年一波三折的谈判后,德国大众终于同意和中方合资,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上汽大众)正式成立。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轿车合资企业,上汽大众不仅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新纪元,为上海汽车工业乃至中国汽车工业向现代轿车工业转型奠定了基础。也由此推动了上海车展在1985年应运而生,正式开启了中国汽车会展业的先河。

    没有上汽,就没有上海车展

    “没有上汽,就没有上海车展。”谈起首届车展落地上海的因缘际会,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兼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春霆坦言。虽然早在20世纪60年代,上海就开始举办工业展览会,但直到80年代初期,上海的专业会展公司寥寥无几,每年举办的大型会展不过十来个,车展在当时更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新概念。

    上汽大众合资项目的落地助推了首届上海车展的诞生。虽然历经60余次谈判,合资项目最终敲定,首款车型桑塔纳也得以引入,但由于基础薄弱,上汽大众起步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引进车型的国产化问题。在国产化的头三年中,桑塔纳的国产化率一度不到2.7%。在当时,唯一能够国产的配件是轮胎、收音机、标牌、天线这四样零部件。按照当初跟德国大众谈判时确定的目标,桑塔纳有个长达7年的国产化计划表,每年都有进度,第7年国产化率要达到90%以上。为了加速国产化,上海市政府想过很多办法。为此,上海市计委专门成立国产化办公室,并筹集了几十亿元的国产化基金,共同成立了上海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

    网通社汽车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汽车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行业,中国的汽车工业此前几十年的经验都集中在客车和商用车领域,发展轿车必须要学习和了解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及信息。但在20世纪80年代,工程技术人员要到国外进行技术考察,光有业务能力不行,还要看政治条件是否符合。上汽大众的员工更多只能通过进口的书报杂志等了解信息,不仅时间滞后,检索的资料也十分有限。

    “对于商业高度敏感的香港人首先想到了‘通路’和‘渠道’问题,试图通过办车展的方式解决国内汽车业信息不对称的燃眉之急。”据知名汽车媒体人颜光明回忆,首先响应的是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下称“上海汽托公司”),即今天的上汽集团的前身,而当时新成立的上海国际展览公司(1984年成立)也正巧赶上了好时候,双方一拍即合。1985年7月3日,上海首届国际车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上海国际展览公司和香港雅式展览公司作为主办方首次出现,而支持单位则是上海汽托公司。

    20世纪80年代,轿车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奢侈品,“当时的展会基本上都是国外品牌,国产品牌如红旗也有参展,但多以商用车为主。”顾春霆回忆道。首届上海车展的展会地点设在市中心的一桩苏联宫殿式建筑———原中苏友好大厦内。虽然场地仅有1.5万平方米,但奔驰、大众、马自达日产雷诺雪铁龙福特、通用、菲亚特等全球汽车业巨头悉数到场,展露了它们希望寻找机会向中国展示其新技术、新产品,以树立品牌形象的迫切心态。

    网通社汽车

    在当时,虽然只有325家厂商参展,展出车辆仅100余辆,但出席的人员级别并不低,时任上海市长汪道涵、中汽总公司董事长饶斌等出席了开幕式,汪道涵还坐着红旗牌轿车陪同土耳其总理参观车展。

    政要的捧场向外界传递出上海发展汽车工业的决心,也彰显着上层决策者们对于汽车产业发展思路的变化。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并不晚,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客车产业正值鼎盛时期,仅上海的客车及改装企业就有十余家。但对于轿车的观念尚未“解禁”,在当时被等同于“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或“权力地位的象征”。

    也正是在首届上海车展举办的同一年,国家确定“把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争取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同时,国家又确定了通过发展轿车工业来振兴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开始把汽车工业的发展重点逐步转移到轿车及零部件工业上来。

    因此,这些外资品牌的小轿车都被当作了“高科技”概念车而受到追捧。在接触到世界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的同时,人们开始认识到装备工艺的重要性。“在整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车展都以技术交流为主,当时的门票都是定向派发的,由各地汽车协会、工程学会和厂家组织参观。”顾春霆说道。


    主编点评

    车展是上海的名片

    “车展是上海的名片。”这种服务意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已萌生。记得一位研究上海历史的学者说过,上海是架在轮子上的城市。当时还不理解。后来他拿出不少旧上海的图片时才知道,上海曾是中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城市,也是最早办在汽车展览的城市。所以,如果追溯上海车展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就像汽车专卖店,早在旧上海就有了,至今都能找到这些汽车洋行的遗址。

    上海办车展是为了解国外汽车的动态。目的很单纯,就是想进行技术交流。当然,这个起因还得从桑塔纳项目引进开始,通过与境外同行的零接触,既能获得一手资料,也能不出国门就能了解同行。这种服务意识最初是为了提供专业人士的方便,办成一个“窗口”。正如还原当时的情景那样,先是由港商解决招商和通路问题,后来自己办。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国际范儿,政府出面,国外政要出席,业界官员剪彩,起步就与国际接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海车展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和发展,也是中国汽车展览业的策源地。同时也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因车展的规模不断壮大,功能和配套设施也在不断扩大。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历来把车展当作一件公共服务业的大事来抓,与读书节、旅游节、艺术节等相提并论,上升到城市形象和文化工程来抓。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前夕,上海车展就被当作试运营的示范对象进行实战操练。所以,上海车展的服务标准是“世博会”的标准一点不假,其水准不亚于世界五大车展 。

    通过本文对上海车展的历史和规模介绍,可以直观地看到,上海车展的发展壮大是与城市功能扩大和完善分不开,也与上海汽车产业的强大支撑,以及国际汽车厂商踊跃参与有着紧密关系。应该讲,上海车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品牌,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始走向世界。如果说,汽车业已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大国形象的话,那么,上海车展的形象也与上海这座城市一样正被世界所熟知。(颜光明)

    【未完待续。本文节选自《中国汽车四十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编:颜光明、钱蕾、王从军。撰稿人杨海艳,财经媒体人。先后就职于《环球时报》和《每日经济资讯》,现为《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文章标签: 上海 车展 责任编辑:钱蕾
    0条评论

    预约试驾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