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网通社汽车 > 独家报道> 上海国际车展应时而生(中)

    上海国际车展应时而生(中)【破冰之举】

    来源:网通社 原创 2018-05-22 18:27

    收藏 杨海艳

    1985年,上海举办第一次国际车展,规模虽不大,但开创了中国汽车展览业的先河。先是专业车展,后是商业车展,再是跻身国际展。

    导语

    【编者按】汽车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最为紧密的晴雨表,它既是时代记忆也是社会表情。《中国汽车四十年》通过国内40位资深媒体人对我国汽车业改革开放以来的40件大事的回顾和还原,从而呈现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一段真实历史。全书分为四个版块,分别为“破冰之举”“第一支柱”“驱动家国”“改变格局”。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连载,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

    【接上期:上海国际车展应时而生(上)】

    京沪呼应的中国汽车工业格局渐成

    作为中国最早的专业国际汽车展览会,首届上海车展也为以后的上海车展定下了许多规矩,比如展出时间为6天,逢单数年举办,每两年举办一届等。“由于当时各主管部门认为,中国的汽车市场环境还不足以承受一年一届的车展,所以将上海车展定为每两年一届。”中国贸易促进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事后回忆。

    1987年,第二届上海车展开幕。上汽大众展出了由桑塔纳衍生出来的旅行轿车。当时被寄予厚望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也带着XJ系列的大切诺基参展;法国雷诺公司则将一辆跑车风尘仆仆地从巴黎直驶上海展览中心。此番车展名车、新车纷纷亮相,来自境外的130多辆轿车中,不少还是从刚刚闭幕的北美车展和日内瓦车展上直奔上海而来,让市民大饱眼福,也成为那个时代人们的独特回忆。

    网通社汽车

    与首届上海车展一样,第二届上海车展依然备受重视,当时来上海调查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情况的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朱镕基、交通部副部长王展意都出席了开幕式,原民主德国首次组团参加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第一站就选在了中国上海。

    第二届上海车展过后,国务院决策咨询协调小组立即提出了《关于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建议》,论述了我国汽车工业的战略地位、战略目标和发展模式以及应采取的措施。随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国务院北戴河会议确定通过加快发展轿车工业来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同时明确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和上海汽车厂作为我国轿车生产的三大基地。

    第三届上海车展之后,北京也“按捺不住”。1990年7月3日,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创办的首届北京国际汽车与工艺装备展览会在静安庄老馆举行。也正是在这一年,随着中共中央十三届七中全会《关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的发布,汽车制造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开始确立。在政策的助推之下,中国汽车工业走上了向合资合作、集团化、民营企业及自主发展等多种路径发展:1月26日,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11月20日,一汽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年生产15万辆普及型轿车项目在北京正式签约;12月20日,东风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合资生产轿车项目在巴黎签约。中国汽车工业的格局开始逐渐确立。到第二届北京车展时,中国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百万,达到106.2万辆,汽车销量达95万辆。

    网通社汽车

    1993年是上海车展历史上非常有意义的一年,福特、绅宝以及捷豹等几家车企首次参加上海车展。与此同时,通用的总统豪华车劳斯莱斯的皇家座车、丰田supra跑车、LEXUS LS400豪华车等代表当时汽车工业最新技术的产品也都同时亮相。此外,台湾中华汽车公司第一次参加大陆车展,展出一辆红色威利(VARICA)高顶面包车

    1993年的上海车展上,丰田开天下先,率先成为在中国内地举办的车展上用模特吸引观众的汽车厂商。与此同时,本届上海车展的一大看点是第一次发生大规模的广告战和宣传战。一些国外汽车商通过国内代理商,在电视、报纸、广播上大做广告,以扩大声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汽车消费市场逐渐启动。

    199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长幅度都超过20%,是继1991年和1992年持续增长之后,连续第三年维持较快速度增长,尤其是乘用车中的微型客车、轿车和重型车需求十分旺盛,中型货车产销也未减弱。据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对当时78家主要生产企业的统计显示,1993年汽车工业总产值为936亿元,比上年增长32.3%;汽车产量为118.37万辆,增长了20.7%。

    网通社汽车

    到1993年,上海展览中心的场馆已经容纳不了展商的需要。顾春霆回忆说,由于大量的外国汽车厂商竞相参展,改变了以往以国内汽车厂商为主的格局,主办方先是开辟虹桥世贸商城展馆加盟,而后场馆还不够,再租借漕溪北路光大会场作为场馆,展览面积的一再扩容还是满足不了需求。

    不过,在当时,上海车展还是更多地偏向于技术和成果交流。车展真正从专业技术展过渡至消费展的转折点发生在2000年前后。2000年,中国汽车工业驶入高速发展轨道,产销双双超过200万辆,年产汽车超过10万辆的汽车企业达到10家。作为车展转型的一种标志,2001年的上海车展提出了“走进家用车时代”的主题。似乎是为了与这一主题呼应,上海通用推出的“10万元小别克”(赛欧),开启了中国家轿全面进入私人市场的闸门。


    主编点评

    车展是上海的名片

    “车展是上海的名片。”这种服务意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已萌生。记得一位研究上海历史的学者说过,上海是架在轮子上的城市。当时还不理解。后来他拿出不少旧上海的图片时才知道,上海曾是中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城市,也是最早办在汽车展览的城市。所以,如果追溯上海车展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就像汽车专卖店,早在旧上海就有了,至今都能找到这些汽车洋行的遗址。

    上海办车展是为了解国外汽车的动态。目的很单纯,就是想进行技术交流。当然,这个起因还得从桑塔纳项目引进开始,通过与境外同行的零接触,既能获得一手资料,也能不出国门就能了解同行。这种服务意识最初是为了提供专业人士的方便,办成一个“窗口”。正如还原当时的情景那样,先是由港商解决招商和通路问题,后来自己办。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国际范儿,政府出面,国外政要出席,业界官员剪彩,起步就与国际接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海车展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和发展,也是中国汽车展览业的策源地。同时也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因车展的规模不断壮大,功能和配套设施也在不断扩大。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历来把车展当作一件公共服务业的大事来抓,与读书节、旅游节、艺术节等相提并论,上升到城市形象和文化工程来抓。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前夕,上海车展就被当作试运营的示范对象进行实战操练。所以,上海车展的服务标准是“世博会”的标准一点不假,其水准不亚于世界五大车展 。

    通过本文对上海车展的历史和规模介绍,可以直观地看到,上海车展的发展壮大是与城市功能扩大和完善分不开,也与上海汽车产业的强大支撑,以及国际汽车厂商踊跃参与有着紧密关系。应该讲,上海车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品牌,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始走向世界。如果说,汽车业已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大国形象的话,那么,上海车展的形象也与上海这座城市一样正被世界所熟知。(颜光明)

    【未完待续。本文节选自《中国汽车四十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编:颜光明、钱蕾、王从军。撰稿人杨海艳,财经媒体人。先后就职于《环球时报》和《每日经济资讯》,现为《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文章标签: 上海 车展 责任编辑:钱蕾
    0条评论

    预约试驾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