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网通社汽车 > 独家报道> 上海牌照拍卖的前世今生

    上海牌照拍卖的前世今生(下)【破冰之举】

    来源:网通社 原创 2018-05-27 20:58

    收藏 钱婵娟

    1986年,上海以实施私车牌照拍卖的方式尝试汽车消费,使中断了30余年的自备车历史得以恢复,由此撬动中国汽车私有化的冰山。

    导语

    【编者按】汽车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最为紧密的晴雨表,它既是时代记忆也是社会表情。《中国汽车四十年》通过国内40位资深媒体人对我国汽车业改革开放以来的40件大事的回顾和还原,从而呈现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一段真实历史。全书分为四个版块,分别为“破冰之举”“第一支柱”“驱动家国”“改变格局”。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连载,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

    【接上期:上海牌照拍卖的前世今生(中)】

    拍卖方式几度变迁

    开始上海每个月放出的私车牌照额度基本保持在1000个左右,每年的额度在15000个左右,而随着私车消费的兴起,上海市民对私车的需求越来越大,私车牌照的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直接的影响就是中标价水涨船高。

    记忆最深的还是在2000年4月中山北路举行的拍卖会。当时,拍卖现场几乎都是汽车销售公司的业务员。这些嗅觉敏锐的业务员看到了商机,纷纷给客户提供代拍牌照的服务。由于一些销售公司的业务员每人拿去一大沓标书,导致现场秩序大乱,散户投标者颇有意见。拍卖主办方为保护散户利益,规定大户和散户分开办理交保证金等手续,同时规定销售公司业务员每人代理投标最多不超过10份。

    但从实际运作情况看,这种规范举措仍有漏洞可钻。因为只限定一个业务员代理投标数额,而并不限制一个销售公司的投标数额,那么,销售公司只要多派几个人参加投标,这个规定便形同虚设。而几场拍卖会现场人数减少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推测。随后,笔者就此进行了报道,并指出,由于销售员为了让客户中标尽快将车卖出,很可能会建议客户以较高价投标,这样会导致中标价被哄抬。另外,由于拍到牌照后3个月内有效,所以不排除销售公司业务员自己投标,中标后将额度在中标价上涨时转让给买车客户,从中获利,其获利甚至大大超出其汽车销售本身的收益。

    笔者的这一报道很快被《解放日报》记者徐茂昌老师看到,经过徐老师修改完善,这一报道随后刊登在2000年4月23日的《解放日报》上。报道刊登后,主办方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迅速对拍卖规则、额度转让规则做出了调整,防止漏洞被利用。

    实际上,这次调整只是上海私车牌照拍卖在过去19年中做出的一次小调整。此后,因为供需矛盾大,参与拍牌者众多,为了公平起见,拍卖规则不断调整。比如,先是从纸质标书,线下投标,第二天才能开标,提升为电脑网络投标,当场开标。先是只公布最低中标价,到后来平均中标价也会对外公布。

    最大的一次调整是在2013年。据了解,2009年之前的近十年里,私车牌照中标价最高在5万元左右,但偶尔还会下探至万元以下。但从2009年开始沪牌似乎坐上火箭一般,价格一路看涨,在2013年达到创纪录的9万多元。

    2013年4月,有关部门修改了拍牌规则以及二手牌政策,并且增加了车牌投放量,4月起试行增设的首次出价阶段“警示价”措施,即根据之前的中标价得出一个警示价,而投标者所投价格不得超过警示价。这一举措不仅较好地抑制了前一段时间拍卖价格非理性上涨,而且有效抑制了机动车额度拍卖价格不断大幅飙升的势头。

    此外,上海市机动车额度管理办公室还先后出台新增私车额度启用后三年内不予过户,新增机动车额度仅用于上海市新增车辆上牌,设置二手车过户转让年限,二手车额度转让价格不得超过最近一次新增私车额度拍卖成交均价等若干措施。

    到了2016年,政策再次收紧。新政规定,个人申请参加车牌拍卖必须有上海户籍(或连续缴满3年社保)、无上海牌照、无上海牌照的私车、有驾照、1年内没有相关交通安全违法记录,才能竞拍,这也意味着上海市民每人名下仅能拥有一辆有上海牌照的私车。

    随着这些措施的完善,私车牌照大幅上涨的势头也得到了遏制。此后的五六年,私车牌照中标价几乎没有再创历史新高。

    曾招来各种炮轰和质疑

    实际上,上海私车牌照拍卖举行这么多年,最大的困难并不在于大家抱怨中标难、价格高。

    2004年5月24日,时任国家商务部部长助理的黄海点名批评上海市拍卖私车牌照的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全国媒体都掀起了一场上海私车牌照拍卖是否合法合理的大讨论。

    网通社汽车

    与上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等其他大城市一开始并不限制市民购车,当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城市治理的顽疾时,又推出了免费摇号获得车牌的举措。这让当时一直举行牌照拍卖,并且中标价不断水涨船高的上海面临着排山倒海的争议。

    而黄海的这一点评,引爆了这一争议点。对此,上海市的回应是:“上海的私车牌照拍卖依据的是《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是一种临时性、阶段性的措施。”

    有学者认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在于寻求一种利益的平衡点,在限制牌照和交通瘫痪之间,上海采取了阶段性的措施,也就是一直以来遵循的总量控制原则。

    此后,但凡中标价创出新高,上海私车牌照拍卖是否合理就免不了被讨论一番。然而,回过头来看,虽然这一政策的实施饱受争议,但是,在全国几大城市中,上海却是交通拥堵状况相对较轻的一个城市,这充分反映了上海城市治理以及规划的高瞻远瞩,避免了全球一些国际性大都市走过的弯路。这也是为何近几年关于上海私车牌照拍卖的讨论越来越少的原因。因为上海用近20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一阶段性措施的实施效果非常有效。

    当然,争议还有一个焦点在于为何上海不通过北京那样的摇号来控制汽车保有量?北京市民通过摇号可以免费获得私车牌照,但是其中标率非常低。根据《新京报》2017年12月26日的报道,2017年北京最后一期摇号中有近284万人参与13922个普通小客车指标摇号,中签率约为0.11%,相当于883人抢一个指标。有媒体甚至因此估算,一个人正常要摇号167年才能中标。而当月,上海有22.81万人在竞拍12147个私车牌照,中标率为5.3%。

    网通社汽车

    实际上,上海的这一举措也并非独创,在新加坡和香港早就通过牌照拍卖来控制私家车的保有量,减轻城市交通以及环保的压力。同时,牌照拍卖的收入又可以用于交通建设,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据估算,目前上海每年发放牌照额度在10万张左右,每个牌照平均中标价在9万元左右,这就意味着每年的牌照拍卖收入有90多亿元,这些钱被用于轨道交通建设、公交购车补贴等。拿上海来说,目前上海的地铁建设在全国遥遥领先。实际上,现在广州等城市也纷纷效仿上海,通过拍卖牌照来控制汽车保有量,以确保汽车增长速度与城市交通发展速度之间的协同发展。

    当然,目前被大多数专家学者认可的是英国实行的进入中心城区收取交通拥堵费的做法。这一举措被认为是鼓励拥有、限制使用的最有效的解决私车增长与道路交通承受力之间矛盾的做法。

    但是,目前来看,要实行这一举措,要克服的现实困难有很多。对此,上海有关部门也一直对外表示,上海一直在研究,但暂时还不具备实施这一做法的条件。

    无论如何,从打破私车牌照一牌难求,到无底价拍卖,从只能本地所产汽车才能上本地牌,到所有品牌汽车都能进入上海销售和上牌,可以说,上海在中国汽车工业40年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主编点评

    “上海经验”的启示

    上海的高架是汽车逼出来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上海就意识到城市道路不能摊大饼,开始尝试国外的经验。道路开始向空中发展,车辆管理实施“总量控制,适度放开”的思路。于是就有了高架路和汽车拍卖这些新鲜玩意。今天看来司空见惯,但在当时却是新生事物,曾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有比较才有能鉴别。对于高架,今天已无人疑义。如果没有高架,上海的交通难以想象,而在当时也有过争议,说破坏了市容,遮蔽了景观等;汽车牌照实施竞购制时,舆论也曾提出质疑,一张铁皮为何卖这么贵?

    上海地皮有限,城市一再扩容,道路向空中发展已被接受,成为共识。现在看来,高架也成了城市不可或缺的现代景观。而俗话说的“汽车牌照拍卖”(小客车额度竞购)也是向国外学的,如今也被接受。从争议到共识,上海这座城市就在这种细微之处体现了城市管理的能力。

    长期以来,人们对汽车牌照拍卖一直争论并不休,甚至将其置于“合理不合法”的漩涡里难以自拔。事实证明,上海的做法是对的,连反对的城市也开始反思,上海为何有超前意识?通过本文(“上海汽车牌照拍卖前世今生”),可以看到上海对于汽车私有化的态度和管理方法,采取的是务实而有效的积极态度,并没有头脑发热,完全放开,而是解禁强化了管理。由此,汽车牌照拍卖从质疑最多到学习榜样,成了解决大城市汽车控制的成功案例之一。它的经验表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至今都没有过时。为什么?这就是理性。(颜光明

    【未完待续。本文节选自《中国汽车四十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编:颜光明、钱蕾、王从军。撰稿人钱婵娟,曾任《东方早报》财经中心高级记者、《东方早报》汽车专刊主编、澎湃资讯汽车栏目主编。现任梨视频汽车频道负责人。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下期预告:上海大众开创轿车产业新纪元】

    文章标签: 上海 牌照 责任编辑:钱蕾
    0条评论

    预约试驾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