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网通社汽车 > 独家报道> 广标破产引发合资质疑

    广标破产引发合资质疑(下)【第一支柱】

    来源:网通社 原创 2018-06-22 16:08

    收藏 李溯婉

    1998年,广州标致破产,引起国内外汽车界的震惊,就连海外舆论都极为关注,也引发了对合资企业发展模式的质疑。这是失败的案例,也是及时的提醒。

    导语

    【编者按】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回答和交流。重新回到历史现场有助于我们理解过去、认知当下和眺望未来。《中国汽车四十年》通过国内40位资深媒体人对我国汽车业改革开放以来的40件大事的回顾和还原,呈现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一段真实历史。全书分为四个版块,分别为“破冰之举”“第一支柱”“驱动家国”“改变格局”。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连载,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

    【接上期:广标破产引发合资质疑(中)】

    关于广标败走的原因,业界普遍认为这主要与法国标志导入车型陈旧以及战略失误密不可分。法国标志并不相信中国真的能够发展轿车,它和广州合作,根本没有想到要用先进的车型抢占市场,所以它推出标致504、标致505是法国15~20年前的产品,基本上用法国的零部件组装,广东自己想借此机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要求扩大产量,扩展一些配件,盖一些厂房。按照合资的要求,一方投资,另一方要相应地投入,但法国一毛不拔,不出钱,因此双方关系搞得很僵。广州还为此背了一屁股债。在这样的关系下,合资公司发展得很慢,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就是年产3万辆的水平。双方就这样不死不活地拖着。

    广标一直处于缺乏科学管理体制的松散状况。在这种合资模式下,造出来的汽车难以在技术和质量上有所突破,505轿车自在广标投产以来也没有实质的改进,十多年来仍然是老样子,毛病多成为另一个致命伤。

    网通社汽车

    庞大复杂的股东结构往往会造成对市场信息研判迟缓,各方在众多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严重,摩擦也越来越多。1995年,广标三期工程让这种矛盾彻底暴露了出来。广标各方股东拟采取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渡过难关,而法国标致不愿增加投资,消极对待广标三期工程15万辆规模的建设。原本计划从法国标致导入新车型,这一计划也没能实施。广标最终失去了自救的机会。陈祖涛评价说,广标的失败,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法国标致的时任总裁加列维对中国市场没有信心。

    从车型到股比,从公司管理架构到合资公司的话语权,从产业配套到零部件国产化,从技术引入到费用提成等,张广宁对广标失败的原因整整归纳出29条。他在1996年底担任广州副市长之后,专门负责汽车工业,被人称为“汽车市长”,对广标之痛有切身的体会。

    网通社汽车

    这个中国早期的汽车合资项目最后以法国标致放弃、中方零收购取回法方股权和债务而告终。没有掌声,没有拥抱,没有香槟,甚至连一张合影也没有。1997年,广标中外方终止合作的谈判在抑郁的氛围中签字结束。1998年2月22日,《出资额转让合同》获外经贸部的批准,法国标致公司等4家股东正式退出原广标。

    物竞天择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轿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广东的经济也在加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表率,但因广标的“崩盘”,其汽车发展水平与经济地位严重不符。

    在广标陷入困境的那段时期,包括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外方在内都对广州能否发展汽车工业普遍持怀疑态度。不过,祸兮福所倚,这对广州汽车工业来说也是一场修行。广州汽车工业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积极寻找突围的路径。

    网通社汽车

    1996年4月27日,广州市委书记高祀仁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广州汽车工业的出路问题。这次会议一致通过市汽车办提出的《关于调整广州轿车工业发展战略的意见》,并达成更换外方合作伙伴的共识。

    在多方受困的情况下,广州采取了“三管齐下”的策略,一边与法国标致谈判,争取早点“离婚”;一边多方接触,争取寻求一个更适合的新合作伙伴。此外,积极向中央汇报,希望更换合作伙伴的意向得到中央的认可。

    1996年9月17日,广州代市长林树森带着报告,亲赴北京,找邹家华、李岚清、吴邦国三位副总理。邹家华副总理明确批示:“从现在的情况看,与法标难以合作下去,原则同意更换合作伙伴的意见,要妥善做好外方的工作,货比三家选择新伙伴。”

    胡象生记得,从1994年第一次与宝马接触到1997年3月本田第一次来访,总共有12家国际车企希望参与广州轿车项目,其中比较深度接触的有宝马、奔驰欧宝菲亚特现代和本田6家。

    网通社汽车

    与此同时,中方阵营也在加快调整。1995年,广州市政府正式决定组建广州汽车集团,把分散的汽车企业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改变广州汽车工业各自为政的局面。1997年6月,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汽集团”)成立,为广州汽车工业的重振雄风打下了组织基础。

    经过一轮轮精挑细选,广汽集团最终把“绣球”抛给本田。1997年11月13日,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见证下,广汽集团、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和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签署了三方合作的广州汽车项目基础协议。

    紧接着,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本”)成立,在广标原有的生产线上进行了为期9个月共计353项工程的改造,并闯过了国产化40%的生死线,走出了一条“小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技术与世界同步”道路,由此带动广州汽车工业走出阴霾,迈向新征程。

    网通社汽车

    吸取广标的教训,广本对中国市场全力以赴,率先将全球最新最好的车型雅阁带到中国,并且首创中国汽车“4S店”的销售模式。在逆境中诞生的广本,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另辟蹊径,带动销量呈现几何级数成长。从1999年刚突破1万辆,到2004年已冲上20万辆的台阶,以实力对那些曾经嘲笑和质疑广州汽车工业的人进行有力的回击。

    广本的崛起,让广汽集团更加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并成为国内首家A+H股整体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汽车公司,撬动资本加速追回广州汽车工业曾落下的步伐。2017年,广汽集团销量首次突破200万辆,并连续5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作为广汽集团的“长子”,广本功不可没,2017年广本向广汽集团贡献了超过70万辆的销量。

    在变幻莫测的汽车市场中,没有最好的时代,也没有最坏的时代,没有一劳永逸,也没有高枕无忧,只有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作为中国第一批汽车合资企业的广标没有把握机会,最终酿成被淘汰出局的苦果,而后来者广本在废墟上凭着顽强的生命力站了起来。经历过阵痛的广州汽车工业,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主编点评

    广标出局教会了什么?

    广标出局是广州的痛点,说大一点,也是污名。即便是今天当作“忆苦思甜”来炫耀也未必光彩。因为,这是对违背规律和初衷的惩罚。好在上帝眷顾广州,给了纠错的机会,但不等于以后不会犯错。

    广标的幸运就在于下手早,尚未对手,没下功夫就捞到了好处,将皮卡变为轿车的聪明,抓住了汽车需求饥不择食的机会,一俊遮百丑。然而,不幸也就在于此。一旦受政策和市场的波动就显出原形——尝到了没有零部件基础的苦头,同时也暴露出上汽车项目准备不足的缺陷,至少与上海上轿车项目的初衷相距甚远,起步就决定了未来的命运。

    业界常拿这两个项目作比较,旨在阐释,发展汽车产业必须遵循规律,合资只是手段,建立自己的汽车制造体系和研发能力才是关键。不能本末倒置,急功近利。由此告诫,汽车竞争也决不仅仅是产品竞争,而是体系化竞争。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国产化”。广州把上轿车看作了单纯的经济项目,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构建先进制造业的机会,而上海则把它看作改造行业的抓手,捏住了命运的咽喉。出发点不同,结果也就各异。当广标形成年产15万能力时则被无情地淘汰出局,而上汽大众形成年产20万辆时则已全部国产。他们的得失之间就在于初心和战略。  

    因为有了这样的教训,广州再次抓住更换合资对象的机会,摒弃以往的思维,从关注品质和商品力入手,用“起步就与世界同步”的策略,领先于对手,并以经济规模绝地反击,开始复盘,以小博大,注重体系能力建设,赶上大势,没有掉队,创造了广汽高速发展的奇迹。故有人说,祸兮福所倚。但仔细推敲,这不都与反省回到发展汽车的初心有关?(撰文/颜光明

    【未完待续。本文节选自《中国汽车四十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编:颜光明、钱蕾、王从军。撰稿人李溯婉,从事媒体工作18年。2004年加入《第一财经日报》,现为高级记者。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文章标签: 广州标致 责任编辑:钱蕾
    0条评论

    预约试驾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