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网通社汽车 > 独家报道> 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上)

    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上)【驱动家国】

    来源:网通社 原创 2018-11-06 07:00

    收藏 黎明京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是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一种态度,是融入世界汽车业的战略举动。不论当时的争议有多大,事实表明,它是汽车开放,寻求对话和共鸣的文化平台,对中国汽车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导语

    【编者按】中国汽车四十年,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蓝本之一。《中国汽车四十年》通过国内40位资深媒体人对我国汽车业改革开放以来的40件大事的回顾和还原,呈现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一段真实历史。全书分为四个版块,分别为“破冰之举”“第一支柱”“驱动家国”“改变格局”。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连载,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

    14年前,在上海嘉定区修建的一条符合F1比赛的国际汽联A级标准赛道,引发了全球巨大关注。从2004年至今,上海国际赛车场已经承办过15届F1大奖赛及其他各类国际、国内赛事。上海国际赛车场已经成为上海的城市地标,是中国赛车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巨大标志,也是中国汽车行业与世界接轨的一个窗口。不论修建前后的争议有多大,事实证明,上海国际赛车场对上海的城市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建造上海国际赛车场是一个奇迹

    要说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诞生,首先要从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兴建说起。在21世纪初,上海市政府拟建一个以汽车研发为重点的产业综合功能开发区,欲占领全国汽车产业的制高点,同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个开发区位于嘉定区安亭镇,距上海市中心30公里,地处长三角的枢纽区位,是上海的西大门。从原先68平方公里的规划(包括核心区、整车和零部件配套制造区、国际赛车场、教育园区和安亭新镇区五大区域)后扩展至98平方公里,如今又加入了新能源汽车研发区域。该项目名称为上海国际汽车城,总体规划由德国AS&P公司承担设计,动工时间是2001年9月28日。该计划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十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

    网通社汽车

    虽然国际汽车城在规划中有赛车场项目,并且直逼可以承办F1大奖赛的国际汽联A级赛道。原嘉定汽车城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宁宁将这个方案报给市政府后,时任市委书记的徐匡迪在办公会上确认,申办F1的事直接由市政府接管,并委托时任市长具体负责,计划首次承办中国F1大奖赛的时间是2004年9月。

    上海市为何这么快就决定上马修建国际赛车场项目,其实与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及上海计划申办世博会有关。上海急需这样一张体育名片在世界上为自己赢得身份。其实,提出要修建F1级标准赛道的并不是上海一家,同时向国际汽联申请的还有北京、武汉,甚至沈阳。在这种形势下,上海方面更是下了志在必得的决心。

    2002年9月,上海国际赛车场动工。在上海国际汽车城规划中,修建赛道的部分是最差的一块,东至漳浦河,西至松鹤路,南至宝安公路,北至规划郊区环线,基地总占地约5.3平方公里,赛道占地2.5平方公里。赛道设计由德国Tilke公司负责出总设计方案,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担任顾问设计,上海建工集团承包工程。赛道修建的最大挑战是解决沉降和中国道路修建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其他难题。

    网通社汽车

    先说沉降。上海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成陆较晚,松软土层较厚,基岩埋深一般为200~300米。为确保施工,上赛进行了大面积的超载预压,同时采用大量EPS(发泡聚苯乙烯),使用规模之大在国内罕见。

    上赛是当年世界上的第18条A级赛道,也是亚洲继日本铃鹿和马来西亚雪邦之后的第三条赛道。赛道长度为5451.24米,宽度14~15米,7个左弯,7个右弯,最长直路为1175米,赛道最大建筑落差为7.25米,设计最高时速为350公里/小时。这样的道路设计在国内尚属首例,无先例可循。特别是平整、均匀、抗滑和耐久四大指标对沥青的使用提出挑战。在对比进口和中石化的“东海牌”SBS改性沥青之后,决定大胆采用国产沥青。

    中石化也非常重视这个工程,指定镇海炼油化工公司生产“F1专用重交沥青”,用专车直接送往上赛。从2003年12月到2004年5月,镇海炼化公司为上赛提供了2673吨赛道承重层和黏结层专用沥青。

    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赛道远远高于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而且又是超过国标标准。该赛道的建成对中国赛道建设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同时还催生了中国自主的赛道设计和建筑团队。

    除了赛道,上赛还有一个可容纳20万观众的看台群(后因台风和过期等原因,东区看台被拆除,北区看台被停用),车队休息区和两个横跨发车区的两个空中建筑(其中一个为资讯中心)。到目前为止,上赛可以容纳3万人的主看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而车队休息区的别墅式设计也是独一无二的。

    网通社汽车

    上海国际赛车场于2004年4月完工,用时18个月,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建筑工程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上海市优质结构奖、上海市金属结构建设工程金钢奖等众多奖项。

    2004年6月,上海国际赛车场一次性通过国际汽联的验收。国际汽联的评语是:整体设施的设计和建造都具有一流水平,令人难以置信,所有设施的情况都非常好。

    上海国际赛车场的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在全球赛道建设中树立了典范,为中国的赛道建设能力赢得了声誉,也为上海在以后的大型活动申办中树立了绝对信心。

    上赛成为世界赛车运动的地标

    上海市政府早在2002年就向国际汽联提出申办F1中国大奖赛,计划在2004年9月举行。

    上海国际赛车场是中国自珠海国际赛车场之后的第二条标准赛道。不过,因珠赛完工较早,很多技术指标已经不符合国际汽联的新安全标准,因此已经断了申办F1的念想。随着北京和武汉项目的落空,上海也成为中国的唯一申办城市。不过,下一个困扰上海的就是比赛的时间安排。

    网通社汽车

    F1世锦赛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赛事,虽然后来F1积极地要走出欧洲,但依然奉行欧洲至上。按照物流要求,中国站只有两个时间节点可供选择:每年的4月或者9月底10月初。这是当年F1世锦赛两次离开欧洲的时间。而且为了物流的方便,中国站跟日本站是背靠背的比赛。

    首届中国大奖赛是2004年9月24日—26日举办的。最初三年,都是在9—10月间举行,为了利用“十一黄金周”,上赛还与日本交换了一次比赛时间。但从2006年后,上海站就变成了传统的4月,也就是F1世锦赛的亚太赛季的开局时间,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巴林排在一起。4月的时间会与中国的清明节撞期,而且天气情况也不是很稳定,几乎一半的中国大奖赛是在雨中度过的。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落成,给世界F1运动带来了巨大冲击。当年的F1推广人,英国人伯尼曾讽刺欧洲的赛道说:“与发展中国家的赛道相比,欧洲的赛道都是第三世界。”正是亚洲F1新兴力量的崛起,让欧洲来了一场F1赛道的关停升级,让欧洲赛道挽回了一些颜面。

    对F1车手来说,这是一条非常令人惊喜的赛道,他们急于迎接高速直路的挑战,也享受独一无二别墅区的安逸,对车队和车手来说唯一不便的是,这个赛道的PIT区太大了,想见一个人都不容易。

    网通社汽车

    首届中国大奖赛还是德国车手舒马赫称霸车坛的时候,但他的首次上海之行并不美满,他冲出赛道,未能完赛。最终他的队友巴里切罗(巴西)拿到了中国大奖赛的首个冠军。虽然舒马赫未能拿到中国大奖赛的首个冠军,但至今还保持着上赛的最快单圈纪录:1分32秒238。到2004年9月时,已经有8位车手在上赛取得过胜利,他们分别是:巴里切罗(巴西)、阿隆索(西班牙)、舒马赫(德国)、莱科宁(芬兰)、维特尔(德国)、巴顿(英国)、罗斯博格(德国)和汉密尔顿(英国)。其中汉密尔顿先后取得过5次冠军,但是在分别效力迈凯轮和梅赛德斯奔驰两家车队时取得的。在中国上海夺冠已经成为F1车手的一次独特经历。


    主编点评

    上海F1为中国塑像

    有人说F1 是汽车运动的奥林匹克。在汽车极限运动中,F1几乎成了塔尖上的巅峰。这是汽车界中谁都向往攀登的珠穆纳玛峰。代表了技术、精神、意志。人们对于这项运动的膜拜更大程度上是依赖技术超越人类的极限,表达的是征服欲。汽车技术就是赛道技术,是将人文精神融入技术的竞赛。这在西方风靡了近一个世纪,也是衡量汽车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今,上海要建F1赛车场,消息传出,对于外界无疑是个特大资讯,就像上海举办世博会那样,引起国内外轰动。尤其是对于汽车发达的西方国家来说,这是认知中国的一个窗口,而对于国人来说,引发争议最多的是,这项烧钱运动的洋玩艺究竟有何意义。毫无疑问,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兴建F1并不单纯是为了这项运动,而是表明一个城市拥抱世界,融入全球化的态度,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迈向汽车社会的象征,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在与世界接轨中汽车运动成了最有效的介质和文化使者。

    记得上海F1赛车场首次开赛引发的全球关注度并不亚于世界杯足球赛,几乎全球汽车厂商云集上海,还有来自全球车迷前来赛道观看比赛。这也是上海首次迎来外国观众最多的一次汽车赛事,其传播效应被放大了全球。正如一位老外所说,连欧洲最偏僻的小镇都知道了上海F1。也就是通过上海F1人们开始意识到世界汽车的关注度开始转向中国,不仅是制造还有市场。事实证明,上海F1为大国汽车的崛起扯起了一面大旗。(颜光明)

    【未完待续。本文节选自《中国汽车四十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编:颜光明、钱蕾、王从军。撰稿人黎明京,《汽车之友—冲程》副主编,中国赛车问题专家,是最早进入WhoWorksinF1的中国记者,是中国体育界最早关注并报道F1的资深记者之一。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文章标签: 上海 F1 责任编辑:钱蕾
    0条评论

    预约试驾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