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分
用车场景:准确的说,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车,家里之前有一台日产骐达,主要是老婆上下班开的多。偶尔我会开一开,我的用车场景一半是盐龙大道快速路加上一半高速路,单程26公里,每天来回大概53公里。
购车背景:之前每个月上下班通勤时间接近4个钟,还偶尔加班加点,因为住的地方既不近地铁口也不近公交站,所以经常会约个顺风车,或者坐公交、转地铁、骑共享单车,转好几趟才能到家,几年下来时间也浪费,钱是一点也没少花。对了,我之前累计摇号摇了89期,那是一点声响都没有。所以综合考虑,2022年4月份左右就跟媳妇儿商量家里是不是该添一台新能源车,于是,选啥车这事儿就提上日程了。
选车经过:我身高一米七七,一始觉得轿车或SUV都无所谓,能代步就行,所以在选车时曾经考虑过的车型有秦PLUS Dmi120尊贵版、宋PLUS Dmi110尊荣版、元PLUS510旗舰版、小鹏G3、广汽埃安Y这5款车。因为家里人开的都是日系车居多(日产骐达、天籁、楼兰,雷克萨斯es),家人对国产车这一块儿一直都是有些信心不足,我想既然想要挑一个新能源车,那就绕不过比亚迪这个品牌。
我选择这个车的理由: 就是侧重比亚迪三电的技术、刀片电池加持以及e3.0的全新平台,我个人而言是比较喜欢看各种各样的车型评测,欢对比各种各样的数据,以及关注每个车企的技术绝活,于是5.1劳动节时就去店里分别试驾考虑的5款车型,简单说一下试驾感受: 1️⃣埃安Y:空间是比较大,加速一般般,最主要是这车看起来像是一个小型面包车,外观也不是我喜欢的风格。 2️⃣小鹏G3:相对埃安来说底盘感受好很多,加速也还可以,挺线性,不冲,但是空间太小了,而且前排头顶上向后延伸的前挡玻璃不太喜欢,最致命的是这个车超出我的预算了。 最后结合自己的预算(15万左右或以内)去掉了小鹏和埃安这两个品牌。就在比亚迪这几款车型中做选择了,比亚迪这几款车试驾的个人感受。 3️⃣秦PLUS Dmi120:转向轻盈,加速也很流畅,发动机介入时能感受到,但也不会太突兀,空间适合。 4️⃣元PLUS 510:外观很合我意,这个内饰我个人也不排斥,反而觉得很有可玩性,一始试驾时觉得刹车太过于敏感了,还没适应,轻踩都会点头,来到直路上试了一段急加速,太上头了,这丝般顺滑的加速,再加上这底盘减震效果有种超出想象的质感,好感度再加分。 5️⃣宋PLUS Dmi110:这车外观是我意向车型中最大气的一款,毕竟尺寸也摆在那,可能是车重的原因或者是2.0跟3.0平台的原因,我个人觉得宋PLUS的驾驶感受竟然不及元PLUS,倒是更像2.0T的车子的感受,不像新能源车。
购车经过:比亚迪几款车试驾有区别,但选择哪款都不会踩坑,刚开始销售是说,元和宋的等车周期要很久,需要要4-6个月,秦会快一点,需要2--3个月,那时深圳有各种各样的补贴:区补、市补、省补,先到先得,于是在金钱的诱惑下,5月10日下订了一台秦PLUSDmi120,开始来等车之旅,可一个多月过去了,得到销售的回复却说因为销量火爆还要等3个月甚至更久,这样下去可能都领不到补贴...好吧,考虑再三,可能跟这秦还是没缘分,果断退订…心里也一边暗暗的骂人:这销售这店也太不靠谱了,换一家订吧,于是联系之前去试驾元PLUS的那家店,销售说产能上来了元次顶配最快可以3个月内拿到车,好吧,心动了,于是…6月25日上午去退车…下午去另一家店订元PLUS510旗舰这台车,结果又是漫长的等车之旅,每个星期问一遍销售,元PLUS因为没有在省补的范畴内,订车时还有区补和市补各5000元,等了一个月时,深圳市龙岗区补额度用完,区补泡汤…等了三个月时,车子还没到,等到四个月车子还是没到,…到2022年10月27日,是市补最后登记期限,好嘛,市补也宣布泡汤,这时候真是想提着40米大刀过去4儿子店……万马奔腾……等到11月8号销售终于打来电话,说车子到了 让我赶紧过去办理手续,因为这里边还有一个事儿(我的新能源指标11月15日就过期了),于是在指标快到期的最后一个星期(2022年11月12日)终于把车子拿到手了,那真是一波三折呀呀呀!
提车价格:指导价是15.78万,保险6000,上牌1000元,金融服务费3000元,落地价16.78万。
使用下来优点:1、省钱,我是自己在家楼下安装了充电桩,我偶尔还跑跑顺风车,算是比较常跑了,一个月大概充电6--7次,总共就330多度电左右,平均下来也就7分钱/公里;2,适应了刹车以后,大概就不会暴力驾驶了,加速非常线性,有劲儿,毕竟204匹马力的电机已经超过一众2.0T车型了,15万级别里算是前5名的存在了。底盘感受很有质感,不会像板车悬挂那种大大合的跳动,过高架上的缝隙时有种在缓冲胶垫上行走似的:非常有路感。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