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3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地区,一个新工厂破土兴建。这是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生产配套产品的北京汽车附件厂。
导语北京市制造的第一辆汽车——井冈山牌小轿车
1954年3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地区,一个新工厂破土兴建。这是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生产配套产品的北京汽车附件厂。
当年9月,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局决定将原有的北京汽车配件厂和新成立的北京汽车附件厂合并,定名为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生产化油器、汽油泵、气缸垫、汽车灯等17种汽车、拖拉机的配件。
1958年2月,在全国大跃进形势的鼓动下,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决定开始试制小轿车。应该说,当时该厂并不具备生产小轿车的基本条件,除了生产汽车的一些零配件外,只在几年前生产过摩托车。可在当时党委书记冯克、厂长李锐的带领下,广大技术人员和职工仅仅凭着革命热情,很快就把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等关键总成制造了出来。
在小轿车的试制过程中,清华大学汽车拖拉机系的教授宋景瀛和100余名毕业生参加了设计和制图,全国9个城市的30多个工厂提供了材料和协作件。
1958年6月20日,一辆被命名为“井冈山牌”的轿车成功下线。那一天,工厂召开了庆祝大会,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局局长张逢时出席了大会,庆祝首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的诞生,并宣布该厂改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
当天下午,李锐厂长把井冈山牌小轿车送到中南海报喜。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都观看了这辆小轿车。朱德和李富春同志还乘车在中南海草坪上转了一圈。
在此期间,朱德同志为该厂亲笔题写了新厂名。6月27日下午,工厂举行改名庆祝大会。从此,北京有了第一家汽车制造厂。
不久之后,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国庆”,工厂进行了生产百辆井冈山牌小轿车迎“国庆”的动员,但由于生产条件不具备,尽管职工们全力奋战,到“国庆”时也只完成了30多辆。由于这个车型未经过鉴定,技术上不过关,在小批试制后就停止了生产。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