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back 35 TFSI 进取运动型 Sportback 35 TFSI 进取致雅型 A3L Limousine 35 TFSI 进取运动型 A3L Limousine 35 TFSI 进取致雅型 Sportback 35 TFSI 时尚运动型 Sportback 35 TFSI 时尚致雅型 A3L Limousine 35 TFSI 时尚运动型 A3L Limousine 35 TFSI 时尚致雅型 Sportback 35 TFSI RS套件燃速型 A3L Limousine 35 TFSI RS套件燃速型 Sportback 35 TFSI 豪华运动型 Sportback 35 TFSI 豪华致雅型 A3L Limousine 35 TFSI 豪华运动型 A3L Limousine 35 TFSI 豪华致雅型
摘要:2016年国内汽车总体平均信贷渗透率在30%左右;我国汽车融资租赁市场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市场规模正迎来快速增长,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各路资本重金投入,2016年迎来“中国融资租赁的元年”。
导语摘要:2016年国内汽车总体平均信贷渗透率在30%左右;我国汽车融资租赁市场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市场规模正迎来快速增长,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各路资本重金投入,2016年迎来“中国融资租赁的元年”。
11月16日,21世纪报系主办的以“聚力·融合·创新”为主题的“2016(第七届)中国汽车金融年会”在广州举行。
据会上发布的《2016中国汽车金融年鉴》显示,2016年国内汽车总体平均信贷渗透率在30%左右;我国汽车融资租赁市场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市场规模正迎来快速增长,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各路资本重金投入,2016年迎来“中国融资租赁的元年”。
在本届中国汽车(金融)50人成员专场论坛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人力资源分会理事长、中国汽车(金融)50人论坛专家委员会副主席王法长、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金融部部长徐锦辉、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庆华、吉致汽车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霞、汇通信诚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昌进、长安汽车金融副总经理郭红钧就“中国汽车金融高速发展下的稳与健”话题进行了交流。
中国汽车(金融)50人论坛成员专场对话:中国汽车金融高速发展下的稳与健
汽车金融没有过热
《21世纪经济报道》(下称《21世纪》):您认为,中国汽车金融的发展是否是良性的?
徐锦辉:依然是良性的,今年汽车金融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消费信贷的规模增长很快;二是汽车金融关注程度高、参与主体多元化。
随着购车主体年轻化、市场环境发生改变、金融保障体系建立等,渗透率从最初的5%推到27%,甚至更高。
今年,很多汽车金融业务实现了30%-40%的增长;各大国际品牌的汽车金融公司基本落地,自主品牌金融公司组建完毕或正在筹建,商业银行、租赁公司、保险机构以及第三方银行成立了汽车金融中心、分中心;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增资汽车金融公司,这些都可以看出市场很热,市场规模很大。
此外,我不认为今年汽车金融市场过热。金融领域具有自发调节的功能,如果参与企业没有出现很高的坏帐率,市场就算稳健。尽管新车市场竞争激烈,汽车金融却不是自发竞争的市场,所以我的结论是足够热闹,但不过热。
《21世纪》: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现在汽车金融公司和整车厂家是有裙带关系、存在不对等的竞争,如果在市场全开放的状态下,汽车金融公司该如何应对?
李霞:这个市场的蛋糕足够大,我不觉得汽车金融公司和整车厂家金融有裙带关系。当我们进入吉利、沃尔沃的经销商平台,我们是一种开放式、竞争的心态去做,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为厂家金融,而且也不能有太强的依赖心理。
我认为汽车金融公司做到以下几点,才可以赢得客户、赢得真正的市场,并且能帮整车品牌发展。
第一,要把服务、效率摆在首位;第二,根据客户具体情况,对客户转入门槛、风险管控政策进行细分和调整;接下来,所有汽车金融公司都会面对竞争,我们要持续改善自己,让客户从汽车金融服务上受益。
未来市场越来越细分,如果汽车金融市场上有1000分,我们要做其中400-800分之间的段位,就需要非常精准的定位客户群,所以我们要持续打造基于IT的系统流程,提升风控能力。
《21世纪》:庞大汽贸在很早就建立汽车金融服务,也设计了很多汽车金融业务,经销商如何看待汽车金融的发展,供应方又该如何迎合更多甲方需求?在金融发展方面,应该走怎样路径?
庞庆华:说到底,不及时、不真实、把控性不强,这是从我经销商的角度来看汽车金融的直观感受。
毫无疑问,金融一定会拉动汽车销售。但汽车金融现在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需求也没到位。因为汽车金融会出于成本考虑,现在二手车、卡车、功能机械车的金融都推行不好,实际上是客户真正需求没有到位。
不过,原来传统金融公司已经远远不够,很多银行、规模较小的厂家和经销商都还没有金融服务,所以我们发展空间巨大。与国外相比,我国还有很多产品远远落后,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
融资租赁渗透率仅2%
《21世纪》:今年融资租赁非常火热,有100多家融资租赁介入汽车行业,但是在中国融资租赁业务开展的并不多,更多还是回租。所以从融资租赁的角度来说,哪些业务更具发展前景?
何昌进:我来自汇通信诚租赁公司,去年的融资租赁超过30万台,汇通做了11.3万台。大家都在讲2016年是融资租赁发展的元年。预计今年汽车融资租赁规模,应该可以超过60万台,相当于100%增长。
今年融资租赁的发展非常快速,汽车金融渗透率应该会接近30%,而融资租赁渗透率仅占2%,还达不到5%。但无论是汽车金融,还是融资租赁,未来的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21世纪》:我国有这么多融资租赁公司,为什么租赁渗透率只有2%?
何昌进:今年,在我们公司资产组合里,90%以上还是回租业务。回租更多像车贷产品,融资租赁的回租产品会比汽车公司和银行做得更灵活。
我们很早就涉及二手车的融资租赁业务。在这个份额里面,大概只有10%是真正的经营性租赁。为什么导致90%的业务在回购租赁?在过去两年里,我一直在试图发展融资租赁,试图寻求更多合作,但是我们还是面临很多的障碍,这里面的障碍主要几个点:
第一,消费观念有差异。我国消费者更多关注车辆的产权。但80年、90年的年轻消费群体正在崛起,消费者观念在转变,租赁模式正在逐渐被大家接受。
第二,政策、税费存在障碍。融资租赁开拓展业务时,需要标配4-5人。在各个城市我们要有分公司,才会上租赁公司的牌。但分公司没有注册资金,就面临在税收方面的罚款,所以未来我们有很多的路要走。汽车末期有残值,客户归还车辆,就会面临二手车过户等多种复杂税费。
第三,国内融资租赁以租代售,市场非常缺乏对未来残值进行估值的供应商,产品残值的评估缺乏很好的数据支持。现在国内新车价格波动大,未来三年车辆残值不好判断。
作为融资租赁公司,我们未来会走更多差异化路径。我们会频繁涉及残值租赁产品,基于公允的残值设计,一是从经销商体系销售,二是让消费者的门槛更低,可以买更好的车。
大量租赁到期汽车会退回租赁公司,可以显著的促进二手车的发展。
一个店面,放一台车进来,相当于卖了三台车,这对我们未来经销商的可持续发展、盈利的提升非常显著。未来三至五年内,真正具有残值的租赁产品,一定是国内租赁公司发展的方向。
《21世纪》:在高速发展下,汽车金融公司如何做到稳健?
郭红钧:现在消费群体年轻化,年轻人对贷款、新模式的变化接受能力越来越强;以前经销商的售前和售后均盈利,但现在销售基本上不赚钱,售后也面临很大的客户流失。
从长安汽车金融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金融有四大作用:第一,促进整车的销售;第二,提升品牌形象;第三,改善经销商的盈利状况;第四,增强客户的粘性。
我们也做了调研,从调研的数据来看,真正有贷款需求的潜在客户中,10%的客户不会贷款;20%的用户买车会存在一定资金缺口,而从金融公司贷款可以快速的实现购车梦;另外30%的客户没有贷款需求,但是基于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这30%的客户愿意接受贷款。
最近两年整车企业投入,金融资源在增加,例如长安金融服务了六大汽车品牌,目前在六大品牌的渗透率中,最高的品牌做到55%,最低是25%,经销商的盈利面超过80%,经销商盈利率的高覆盖,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和经销商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金融的发展,差异化的主体越来越多,多主体对于产品的发展本来就是一种趋势。而最近两年,整个行业的贷款不良率不断上升,平均发展一倍,不过银行不良率高于汽车公司。
但我们最近也在感受到,不同主体差异会进一步放大风险。这两年产业快速发展稀释了风险,隐藏了部分风险,这是非常可怕的。我大胆预测,随着这两年的高速增长,2018年以前风险不会爆发,但需要我们持续关注。
《21世纪》:在汽车金融高速发展下,还缺乏什么?
王法长:汽车金融主要是银行、厂家、经销商的三方合作。根据去年统计数字,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三家银行做得比较多,接近8000亿元。在业务方面,经销商贷款门槛却很高,这是因为汽车高速发展之后,经销商把资金导入到房地产或者其他行业,甚至出现上千万的坏账,所以导致银行开始放缓这方面的业务工作。
美国的消费贷款超过80%,包括加拿大、德国和澳大利亚渗透率达到70%,巴西和越南都可以达到60%,俄罗斯经济放缓的时候都超过40%,今年按照有关数据分析,我国金融渗透率可以接近30%,发展空间还很大。
需要提醒的是,专业的工作专业人才来做。随着客户需求不断升级,很多金融公司在风险管理以及产品设计上,缺乏专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这是我们推进汽车金融工作需要注意的课题。
《21世纪》:您预测,2018年的汽车金融渗透率会是多少?
王法长:超过50%。
徐锦辉:40%。
庞庆华:38%—40%。
李霞:35%。
何昌进:40%—50%之间。
郭红钧:我的预测是43.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王欣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