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关心汽车的人来说,混合动力是个熟悉的陌生词。熟悉,是因为被媒体喊了N多年,推广了N多年
导语对于很多关心汽车的人来说,混合动力是个熟悉的陌生词。熟悉,是因为被媒体喊了N多年,推广了N多年;陌生,是因为拥有乃至驾驶过混合动力车的人实在是微乎其微。
混合动力,的确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其批量生产已经超过15年。但在喜欢尝试新事物的中国,混合动力车仍处于尝试阶段。去年,仅丰田一个企业生产的混合动力车型就已经超过了100万辆,所占比例约为12%。在日本,混合动力车型的销售比例也超过了10%。但在中国,混合动力车型的年销量估计也就在3万辆左右,所占比例不足千分之二。
仅以产品而论,混合动力有诸多优点:省油、噪音低等等。但为什么混合动力车在中国就曲高和寡呢?
从表面来看是价格,有企业分析称,当混合动力车型的价格仅比传统车型高出15%以内时,消费者就可以接受,因为其因节油而节省的钱将会远超过多支付的车价部分。
但是价格的制订是由多重原因确定的。理论上存在着“车价下降—销量上升—采购成本下降”,进而让企业提高利润的正循环。
但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骨子里好高骛远的思维却害了混合动力。因为过于强调彻底解决未来难题的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动车,而忽视了一些眼下可以实施的过渡性技术——混合动力。其结果是纯电动车迟迟难以商业化,又在概念上误导混淆了市场,让消费者对混合动力车产生误读。
曾有多人向我咨询混合动力车的问题,大多都是些常识性的,诸如需不需要充电、维修是不是方便、工作原理是什么等等。
透过这些基础问题就会发现,很多消费者对混合动力车的认识在概念上是混乱的。他们分不清楚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更弄不懂弱混、强混以及并联还是串联的差别。很多人甚至把对纯电动车的充电使用恐惧,错误地加在了混合动力车上。
此外,有些厂家的销售人员也在有意误导消费者,他们夸大或者缩小了混合动力的作用和问题,结果是,市场上劣币驱逐着良币,一些真正有技术含量的混合动力产品迟迟打不开市场。
混合动力的问题,需要正本清源。有些混合动力车是充电式的,但也有不需要充电的。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是非充电型混合动力车,使用起来与传统汽车没有什么差别。而且不同厂家、不同技术的混合动力车型节油程度也不尽相同,节油效果从3%-25%不等,切莫高估或者低估了混合动力。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