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网通社汽车 > 独家报道> 史上车企10大最差CEO-盘点

    车企10大最差CEO盘点 以欧美公司居多!

    来源:网通社 原创 2013-07-31 07:54

    收藏 刘巍巍

    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了史上10大最差车企掌门人,网通社查阅了相关资料,对这十位高管重新进行了一个梳理。

    导语

    车企10大最差CEO盘点 以欧美公司居多!-图1

    车企老大向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他们所掌控的公司动辄上千亿的汽车产业以及相关的上下游零件、物流业,不仅改变着世界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全球经济链条上重要的一环。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了史上10大最差车企掌门人,这十个位高管均来自福特克莱斯勒、通用、德劳瑞恩、戴姆勒以及菲斯克等欧美汽车公司,并且其中不乏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等杰出人才。这些知名历史人物何以被冠上“最差CEO”的头衔呢?网通社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这十位高管的历史背景也有了一定了解,通过梳理我们发现:统帅一个公司的顶级高管更需要综合素质的体现,如果不是“天才”那么真的很难向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 

    车企10大最差CEO盘点 以欧美公司居多!-图2

    1.亨利•福特

    “最差CEO”原因:固执、保守的一面也让本来占据优势地位的福特汽车一度落后、处于被动局面

    车企10大最差CEO盘点 以欧美公司居多!-图3

    亨利•福特(1863年-1947年)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建者,16岁以后就离开家乡去做机械师学徒工,先后在西屋电气公司、爱迪生照明公司工作过。1903年,亨利•福特创建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并于1903-1918年和1943-1945年间担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一职。

    事实上作为一个总裁,亨利•福特的表现远远不及他作为一个汽车研究专家来得耀眼,因为他一心只想研究新车,而忽视了卖车。对高度组织、高度精密和高度专业化生产的痴迷,使得福特在投资上不顾一切,不断地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他的生产线。而福特过于固执、保守的一面也让本来占据优势地位的福特汽车一度落后、处于被动局面。

    2.杰克•纳赛尔

    “最差CEO”原因:任职期间并没有给福特公司一个准确的定位,使福特在产品质量和新品推出上都落后于竞争对手

    车企10大最差CEO盘点 以欧美公司居多!-图4

    杰克•纳赛尔1947年12月出生,毕业于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1968 进入福特汽车澳大利亚分公司,担任财务分析师一职。1999-2001年间,担任福特汽车公司CEO一职。

    思维超前的纳赛尔自出任福特首席执行官以来,为福特带来了许多新的观念。在他的领导下,福特汽车销售额、销量及利润连创新高,公司的良好运转为其赢得巨大声誉。但是凡世通轮胎事件使福特耗费了近30亿美元用来更换1300万只轮胎,给福特的财政危机带来了直接的影响。2001年福特公布的第三季度的财务状况显示,公司净亏损高达6.9亿美元,当时居底特律三大汽车公司之首。

    除此之外,纳赛尔任职期间并没有给福特公司一个准确的定位,使福特在产品质量和新品推出上都落后于竞争对手。同时纳赛尔还过分迷恋电子商务,影响了公司与其老顾客、零售商的关系。其过于独断的工作作风也不利于福特高层的协同工作。

    3.K•T•凯勒

    “最差CEO”原因:坚持生产能在车内“戴帽子”的高顶汽车、宣布加高车顶1.5英寸,导致公司一直在生产过时的汽车

    车企10大最差CEO盘点 以欧美公司居多!-图5

    K•T•凯勒(1885年–1966年)于1911年凯勒进入通用汽车,不久之后又进入别克汽车工作,在那里结识了后来克莱斯勒公司的创建者Walter Chrysler,1926年以副总裁的身份加入克莱斯勒汽车公司,1935-1950年凯勒接替Walter Chrysler担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

    机械工出身的凯勒,更像是一个“执行者”,而非“思考者”。特殊的公司结构使得凯勒与下属沟通产生问题。他坚持生产能让人们在车内戴帽子的高顶汽车,公司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在生产过时的汽车,尽管这些车功能不错。

    4. 罗伯特•伊顿

    “最差CEO”原因:错误的决策。分析人士指出,他促成戴姆勒和克莱斯勒的联盟使得克莱斯勒遭遇了危机

    车企10大最差CEO盘点 以欧美公司居多!-图6

    罗伯特•伊顿出生于1940年,1963年毕业于美国堪萨斯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伊顿进入通用汽车工作,之后进入克莱斯勒汽车公司。1993年-1998年间,伊顿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CEO,1998年-2000年,担任戴姆勒克莱斯勒联合董事长。

    1998年11月戴姆勒和克莱斯勒的联盟,将伊顿的从业经历划分为两个阶段。合并前,作为克莱斯勒的掌权人,伊顿带领克莱斯勒汽车取得了全面的创纪录的收入和利润,并推出了其车型种类中一系列最成功的产品序列。1996年,克莱斯勒公司被福布斯杂志评为“该年度最成功的公司。”

    然而,1998年与戴姆勒的结盟却为伊顿的辉煌蒙上了阴影。1998年5月7日,戴姆勒-奔驰克莱斯勒正式合并,成立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其中戴姆勒-奔驰占股57%,克莱斯勒占股43%,这就使得在此后克莱斯勒始终处于非主导地位,联盟变成了收购。结盟后的克莱斯勒并没有如期健康发展,而受累于成本等原因,反而出现了连年亏损的情况,这让戴姆勒不堪重负。最终2007年4月,这一联盟宣告结束,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克莱斯勒的经营开始急转直下。亏损进一步扩大,在2008年最终走向了破产的边缘。分析人士指出,罗伯特•伊顿在任上促成的这次合并使得克莱斯勒遭遇了危机。

    5. 弗雷德里克•

    “最差CEO”原因:“保守、低姿态、讲究利润的财务人员”,由于太过于逐利客观上导致了通用内部保守官僚体制的加速形成

    车企10大最差CEO盘点 以欧美公司居多!-图7

    弗雷德里克•纳(1902年-1987年)1923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经济学专业,1926年加入通用汽车公司从事会计师工作,1941年成为通用汽车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级别高管之一,时年38岁。1958-1967年纳成为通用汽车公司第四任CEO。

    纳认为 “造汽车很重要,但赚钱更重要。”由此各个事业部为了追逐短期的数字目标,开始偏离此前制定的品牌政策,不再保持和强调每种品牌的独特性。由于是经济学出身,在通用公司财务人员逐渐掌管了实权。注重数字和成本控制的财务人员,经常与追求汽车性能的工程人员发生冲突,公司出现内耗,一些质量问题也得不到及时解决。此外其在任上还客观上导致了通用汽车公司内部保守官僚体制的加速形成。因外界对纳的评价并不高,说他是:“保守、低姿态、讲究利润的财务人员”。

    6. 罗杰•史密斯

    “最差CEO”原因:一系列变化却让市场份额从46% 降至35%,直到1992年通用汽车公司已经濒于破产

    车企10大最差CEO盘点 以欧美公司居多!-图8

    史密斯(1925年-2007年)1947年在密歇根大学取得企业管理学士学位,1953年取得同所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曾于1944 到1946年间在美国海军服役。1981-1990年间,罗杰•史密斯担任通用第八任汽车公司CEO。

    当时,通用汽车面领着石油危机和日本车迅速抢占美国市场的双重挑战。面对这样的历史背景,罗杰•史密斯采用了与日本公司合作、实施“神农计划”、“土星计划”以及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调整组织结构、多元化经营等多样化的改革方式。但这样投资巨大的改革举措不仅没有见效,反而令市场份额急剧下滑。但在其掌管下,通用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从46% 降至35%。在其卸任时,通用生产的汽车质量低下且造型雷同,同时还负债累累。1992年,通用汽车公司已经濒于破产。

    史密斯因此成为通用汽车CEO中最受争议的一位。罗杰•史密斯曾被称为“时代的革新家”、“幻想家”和“热衷于为美国节省劳动力的人”,同时也有媒体将其称为“80年代的管理庸才”、“美国史上最差劲CEO”。

    7. 鲍伯•斯坦普尔

    “最差CEO”原因:上任两年公司共计亏损44.5亿美元

    车企10大最差CEO盘点 以欧美公司居多!-图9

    鲍伯•斯坦普尔(1933年7月-2011年5月)1955年毕业于伍斯特理工学院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曾加入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并于1970年从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MBA学位。

    斯坦普尔于1990-1992年间担任通用汽车公司历史上第九任CEO,其前任是之前介绍过的罗杰•史密斯。鲍伯•斯坦普尔从前任手中接过CEO职位时,恰逢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第一次海湾战争,飞涨的油价对美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面对持续恶化的销售局面,这位CEO拿出21亿美元用于关闭7家工厂,并且签署了事后为人诟病的劳工协议——斯坦普尔想通过提高职工待遇来提高通用汽车的产品质量。此外,斯坦普尔上任之初的改革计划也难以短期见效,上任两年内公司共计亏损44.5亿美元。他被迫再次在3年内削减7.4万个工作岗位、关闭21家工厂。

    8. 约翰•Z•德劳瑞恩

    “最差CEO”原因:短命的汽车公司 只有7年光阴

    车企10大最差CEO盘点 以欧美公司居多!-图10

    约翰•Z•德劳瑞恩(1925年-2005年)1943年进入美国陆军参加了二战,战后1948年毕业于劳伦斯理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1957年从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获得MBA学位。德劳瑞恩先后供职于帕卡德汽车公司、通用汽车、雪佛兰汽车,并最终于1973 创建了以自己命名的德劳瑞恩汽车公司。

    德劳瑞恩汽车公司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1975成立1982年破产,期间都是由约翰•Z•德劳瑞恩先生担任CEO。虽然公司前后运行了7年,但是7年之中该公司仅生产出一款型号为DeLorean DMC-12的车型,这是一款鸥翼、双座、不锈钢车体跑车。1982年10月,约翰• 德劳瑞恩因涉嫌贩毒而被捕(事实上是清白的),公司随即破产。

    9. 尤尔根•施伦普

    “最差CEO”原因:作为戴姆勒与克莱斯勒结盟的主要推手,险些让戴姆勒陷入深渊

    车企10大最差CEO盘点 以欧美公司居多!-图11

    尤尔根•施伦普出生于1944年,1995-1998年期间,任戴姆勒•奔驰公司董事长,1998-2000年期间,任戴姆勒克莱斯勒联合董事长,2000-2005年期间任戴姆勒克莱斯勒董事长。

    上面说过,1998年戴姆勒克莱斯勒结成联盟,但联盟的发展并不顺利。克莱斯勒在美国的表现尤为不佳,在美国消费者不断转向轿车和混合型汽车之际,克莱斯勒的SUV、皮卡和小型货车频频受挫。以致于克莱斯勒的损失要靠戴姆勒方面的利润进行填补。2007年联盟告终,当年四季度,戴姆勒不仅走出2006年四季度1200万欧元的亏损困境,而且其利润一跃而至17亿欧元。可见此次与克莱斯勒长达9年的联盟对戴姆勒而言是多么不明智的选择,而作为此次结盟时间戴姆勒方面的主要推手,尤尔根•施伦普在戴姆勒方面也受到了颇多指责。

    10. 亨利克•菲斯克

    “最差CEO”原因:同是美国电动车公司 现在人们只记下了特斯拉

    车企10大最差CEO盘点 以欧美公司居多!-图12

    亨利克•菲斯克出生于1963年8月,1989年毕业于美国加州艺术学院瑞士分校,菲斯克汽车公司CEO。作为设计师,他先后在宝马福特担纲设计师一职,其代表作品包括阿斯顿马丁DB9、阿斯顿马丁V8 Vantage、Fisker Karma以及BMW Z8等车型。

    然而,作为2009-2012年间菲斯克汽车公司的CEO,亨利克•菲斯克的表现显然没有作为设计师出色。设计师出身的CEO把设计和营销作为业务核心,而没有找到得力的合作伙伴。此外,亨利克•菲斯克作为CEO并不具备选择电动汽车技术的眼光以及经营风险公司的经验。短短的几年内,菲斯克汽车公司就耗尽了13亿美元的投资,并且生产销售方面没有起色。由于在经营策略方面与管理层出现了较大的分歧,作为公司创始人的亨利克•菲斯克于2013年3月辞去了CEO一职。(网通社 2013年7月31日 北京报道)


     更多文章阅读:

    《掌握中国汽车未来 十大华裔研发工程师》

    http://auto.news18a.com/news/storys_31673.html

    《全球10大车企谁最需要中国?依存度排名》

    http://auto.news18a.com/news/storys_31768.html

    《10大全球顶级设计师 主宰汽车品牌未来》

    http://auto.news18a.com/news/storys_31254.html


     

    责任编辑:金超
    0条评论

    福特福克斯两厢

    进入频道>>
    福特福克斯两厢 询底价

    12.98-15.08万

    品牌:福特

    级别:紧凑型车

    参配 文章

    预约试驾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