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广州车展的奇瑞展台上只看了一下E3,这次我就不会写奇瑞一个字了,因为印象不佳,写出来就会有人说你干嘛总跟奇瑞(乃至自主品牌)过不去。要感谢奇瑞公关部的一位人士,我向他一一指出E3的缺陷后正要赶往另一个采访,他却坚持要我看一下展台另一端的艾瑞泽7。看后发现了两个奇瑞,有点意思,所以写了此文。
导语如果在广州车展的奇瑞展台上只看了一下E3,这次我就不会写奇瑞一个字了,因为印象不佳,写出来就会有人说你干嘛总跟奇瑞(乃至自主品牌)过不去。要感谢奇瑞公关部的一位人士,我向他一一指出E3的缺陷后正要赶往另一个采访,他却坚持要我看一下展台另一端的艾瑞泽7。看后发现了两个奇瑞,有点意思,所以写了此文。
先说E3,虽然卖得不错,但在我看来,内饰材料质感差、搭配不协调、做工糙就不详说了,空调旋钮的阻尼大到差点让我以为是个摆设,此外,车内还有一股浓重的“新车味儿”;外观上,后备箱盖安装歪了,油箱盖一个角翘了起来……
再看艾瑞泽7,有着属于同级别最佳之列的内饰材质和做工,材料和色彩的搭配也很考究,舱内也闻不出什么味儿;外观上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如果性能、可靠性也不错的话,7万多元的起价绝对是大幅超值。
我以为,E3和艾瑞泽7就是两个不同的企业造出来的车,或者说是从两个不同体系生出来的,其设计、零部件采购和整车生产遵循着两个不同的标准和流程。这可能吗?
今年7月份,艾瑞泽7上市时,奇瑞掌门人尹同跃一反常态:“我干汽车29年,到今年我们敢说会造车了。”这话引起很大争议,有人说奇瑞造了16年车,现在才会造车,这不是在骂奇瑞嘛;还有人认为,这是“生硬粗俗的炒作”。当时,我倒以为尹同耀不会是玩虚的。记得德国大众前高管、观致汽车副董事长石清仁曾说:干过三代车型(18-20年)之后,你才会真正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一汽前老总竺延风也说过:干自主品牌“要耐得住寂寞20年”。这三个汽车人说的其实是一回事,只是竺延风说得太早,被骂得昏天黑地;石清仁是德国汽车高人,权威性貌似不容置疑;而尹同耀前后变化太大,难免让人怀疑。
如今,看了艾瑞泽7之后,我更感到,那是尹同耀的肺腑之言。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E3是在艾瑞泽7之后的9月份上市的,其品质近乎“不会造车”。你能说奇瑞刚刚开始会造车,随后又马上不会造车了吗?
现场碰到了奇瑞销售公司老总黄华琼,他解释说:奇瑞真正按照国际标准和流程造车是从2008年上市的A3开始的,但当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艾瑞泽7从打造A3的过程中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也从观致汽车的德国体系那里借鉴了很多东西,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现在新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还没有完全取代旧体系,所以才会有产品上的差别;给奇瑞一些时间,走过新老交替的阶段,让新体系覆盖所有车型从研发到生产的所有环节。
这就是造车,你要花十几年学习,好不容易学会了,还不能把握住,不能熟练运作,还可能出现次品,要一点点完善,再坚持做好两三代车型,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市场的认可,还伴随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召回等风险,没有捷径可走,绝对浮躁不得。
至于观致,是个例外,那是一只由造车老手们组织起来的国际精英团队,没有历史负担,可按照理想且科学的方式匹配相关资源,打造全新体系,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当然,它要得到市场的认可,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并同样要冒风险。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