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智能化毫无疑问是今年汽车行业最热门的关键词和竞争的焦点,而北京车展也必然成为各大车企亮剑的首选舞台。随着北京车展的脚步越来近,主场作战的北汽集团率先放出消息,从续航能力超过400公里的纯电动车到首款纯电动SUV,再到国内首款纯电动超跑,均将亮相北京车展。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北汽集团再次展现出浓墨重彩的纯电动汽车发展画卷。
导语新能源、智能化毫无疑问是今年汽车行业最热门的关键词和竞争的焦点,而北京车展也必然成为各大车企亮剑的首选舞台。随着北京车展的脚步越来近,主场作战的北汽集团率先放出消息,从续航能力超过400公里的纯电动车到首款纯电动SUV,再到国内首款纯电动超跑,均将亮相北京车展。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北汽集团再次展现出浓墨重彩的纯电动汽车发展画卷。
发展地位最重要
徐和谊指出,在北汽内部有“五个优先”,调集全集团最优秀的力量,无论立项资金上,还是人才,都向新能源汽车集中,也因此才有了2015年北汽新能源岁物丰成的一年。
2015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销售整车20129辆,同比增长265%,纯电动车销量排名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四;截至3月21日,北汽纯电动车累计销量达到3万辆。根据北汽新能源“十三五”规划,至2020年产销量预计将达50万辆,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
从3万辆到今年全年的7万辆,到4年后的50万辆,北汽新能源将走上一条成倍增长的快车道。而保障这一快车持续向前的动力则来自多方面,既包括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良好环境,也包括北汽在新能源方面的准备充足,产品序列之完善、研发投入之巨大、上下游产业链之贯通。这些都决定了北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不仅走的早,而且走的快、走的远。
产品布局最全
“大中小、高中低、234”一直是北汽在新能源汽车产品方面的战略规划。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北汽新能源将首次把规划变为现实。
从纯电动从A0级SUV EX200到A级SUV,从A0级轿车到A级轿车EU260,B级轿车,C级高档轿车,以及纯电动超跑,北汽新能源完成了“大中小”与“高中低”的布局。
在“234”的产品布局方面,既有最高续航里程可达到400公里的EH400,也有续航里程达300的超级跑车、A级SUV,更有集中在200公里~300公里之间多款产品。徐和谊董事长表示,今年北汽重点推出200~300公里续航里程的产品,明年的目标则是400公里和4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的产品。
要特别指出的是,此次北京车展上,北汽将首次展出显示企业技术实力的超级跑车。该跑车由北汽新能源西班牙巴塞罗那研发中心精密调校,0~100公里/时的加速时间仅为3秒,续航里程可达到300公里,最高时速超过260公里/时。该车还在整车架构、轻量化、电驱动方面应用目前先进的汽车技术。
北汽集团从今年开始基本搭建起了未来电动车乘用车产品系列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北汽集团将着力打造明星车型,到2020年至少形成三款年销量10万辆以上的产品。
技术研发投入最大
丰富的产品系列、完善的产品布局背后,是北汽集团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创新前所未有的大力支持。徐和谊董事长不止一次强调,所有北汽集团下属企业研发团队都需要投入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的研发与创新工作。
一组可以说明问题的数据是,北汽新能源研究院的的研发人员从最开始2014年的不到200人,到现在为止已接近700余人,到今年年底将达到1000人;与此同时,北汽研究院也有近400人介入了电动车的研发。
这其中又有协同侧重:北汽新能源研究院负责全新平台车型的策划、市场调研和设计开发,如将于此次北京车展亮相的A0级的全新轿车、超级跑车等;而涉及到协同开发,北汽新能源研究院主要负责电池、电机、电控,整车的匹配、操控、动力则由集团研究院来做。
可以说,北汽集团是以北汽新能源公司为中心,联合集团上下单位以及全球的研发中心形成一个矩阵来开展研发工作。
未来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战略方面,北汽要打造1个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构建4层次研发体系,在研发总部建成9大研发中心,整合全球资源,组建5大海外研发中心,除已建成的硅谷、底特律、亚琛三个海外研发中心外,都灵和日本研发中心将在“十三五”期间陆续建成。
上下游产业链最完整
新生事物想要形成燎原之势,绝非造出一部好车那么简单,充电设施建设是否完善、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是否过关,后续车辆服务能否跟的上都是重要因素。要想做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要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力。
北汽早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初便窥破了这一点,以自身为圆心,通过合资合作、海外并购等手段,对上下游产业链严密布局,现已形成最完整的产业链。
在产业链的上游,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是制约现在新能源汽车产能和未来成本降低的瓶颈。而北汽早在2009年便参股建成了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参与了电池系统的设计与研发;同时,北汽集团还与西门子共同组建了合资公司--北京西门子汽车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高效电动机,逆变器及转换器等电驱动系统。目前,北汽新能源正在与合作对象展开调研谈判,很快就可以实现动力电池的环保回收与梯次利用。
产业链的下游,北汽主要侧重于充电设施建设与租赁领域。
充电方面,北汽是中国第一家提出“买车即建充电桩”的车企,目前已为私人用户建成了13000多个充电桩,是国内自建充电桩最多的车企。与此同时,北汽还与中石化合资成立了充换电的合资公司,主要面向出租车市场,目前已进入派驻高管阶段。
建充电桩过程复杂,手续就要办24个之多,全部办下来需要两三个月。北汽在销售公司特设了一个充电业务部门,专门负责办理相关事务。充电桩的建设艰难但有效,在此推动下,北汽已累计销售3万辆车。
面对普通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观望与怀疑,北汽选择以“分时租赁”进行破题。依托恒誉租赁、绿行租赁,北汽在租赁领域累计投放几千辆新能源汽车,一方面拉近了普通消费者与新能源汽车的距离,培育与推动私人市场;另一方面,为中央与北京市政府在京机关、科研院所、央企提供新能源汽车,在助力公车改革的同时,扩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一手感知。
服务体系搭建最完善
“不仅仅在卖车,更是为消费者提供解决方案。”北汽集团这样给新能源业务定位,通过为用户提供“产品+充电+运营+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将汽车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和用户生活三大圈层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整合起来,成为城市绿色智能出行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目前,北汽新能源正在打造一个“智•惠管家”的服务体系,它聚合了很多充电资源和售后服务资源,是一个以O2O模式打造的领先的售后服务体系。
在这个智能服务体系中,北汽自建远程服务中心,只要车主愿意接受监护,那么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车辆出现了电池电量不足或者车存在技术问题,服务中心都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远程诊断。北汽还为车主开发了一款手机APP,如果车快没电了,手机上会主动的提示车主进行充电,并且还会提示附近哪有充电站;电充满了,手机会提示车主去取车;车该保养了,也可以通过手机来提示。
从本质上看,这种智•惠管家服务,把“等客上门”的被动服务变成了主动服务,把“驻点服务”变成了“网络服务”,把“保姆式”服务变成了“管家式”服务。而北汽每年要为此付出3000多万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环境愈加明朗,汽车质量稳步提升,充电配套设施正在跟上,中国消费者的购买顾虑正在逐步化解,新能源汽车消费逐渐趋于成熟。这样的大背景,“真刀实枪”发展新能源汽车,大力投入并进行上下游协同创新的北汽集团,必然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者。事实上,北汽集团已经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标——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企业。
且行且看,拭目以待。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