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了上个世纪60年代,来到70年代,大多数参与赛车赛事的厂商与车队都想把自己旗下的车手收入提高,将他们培养成明星车手。而这期间也诞生了许多可怕的贪婪者。
导语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老话可以用于各行各业为了前途奔走的劳动者。在赛车界,这套理论同样适用。上个世纪60年代,F1方程式赛车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贴纸,它们代表着各个车队的赞助商。在这一之前,F1方程式逐渐从业余走向职业化。有了这些赞助商,赛车界车手的收入也逐渐赶上了刚刚兴起的影视行业明星们的收入。时间来到70年代初,随着F1方程式赛事更加商业化,带来的收益逐渐增多,这也使得F1方程式赛车竞争更加激烈。
那时,披头士乐队正在席卷全英国,他们的音乐使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们对生活有了新的向往。同样,激烈的赛车赛事也能使人们快速走出悲痛。对于当时的大多数人来说,赛车赛事新鲜感十足,色彩丰富,让人激情澎湃。当时的车手穿着可以媲美影视明星,参加的赛事也会被电视转播,这也是电视首次直播赛车赛事。
那个时候,Jim Clark(吉姆·克拉克)神情羞涩,不善言表;还有从澳大利亚来的Jack Brabham(杰克·布拉布汉姆);从新西兰来的Bruce McLaren(布鲁斯·迈凯伦)与Denny Hulme(丹尼·胡尔姆),在上个世纪60年代,Jim Clark与Jackie Stewart(杰基·斯图尔特)的默契程度犹如蝙蝠侠与罗宾。
赛车技术与时俱进,正迅速发展,对于F1方程式赛事的商业转播模式也已初现雏形。60年代冠军车手Brabham,对于这种模式有些不适应,不过他尽可能地包装自己与赛车,为它装配上邓禄普的轮胎,采用更加丰富的配色,车辆也有了自己的商标,两道白色的横道横穿车身。车辆内部采用Coventry-Climax发动机,整体性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进入70年代后,由于Brabham的离开,Cooper车队逐渐走向下坡路。不过他并没有退出赛事,而是来到澳大利亚,与Ron Tauranac组建了自己的车队,为低级别的方程式赛事提供车架、底盘等。曾经的Cooper车队的队友Bruce McLaren同样组建了属于自己的车队。
“周日胜利,周一畅销”,成了众多参与方程式赛事车队的厂家的营销手段,当时的市售车型中,大部分都以搭载赛车技术等作为噱头。大量的媒体涌入赛车界,覆盖了F1方程式赛事报道,其中大部分是私人企业,包括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等,这也使得F1方程式赛事的商业价值一涨再涨。固特异成了1965年邓禄普垄断赛事之后的又一个轮胎品牌赞助商,随后Firestone也加入其中,展开了一场轮胎大战。各个厂家都在宣传自己轮胎的赛道性能,为赛事中名列前茅的车队提供丰厚奖金。
名列前茅的车队与车手,还可获得主办方提供的丰厚奖金。F1方程式赛事也在积极向海外扩张,欧洲之外的F1方程式赛事如美国大奖赛等有更加丰厚的奖金。1965年获得印地500赛事与F1方程式赛事世界冠军的Clark获得了足够多的财富,为了避免高额税收,他不得不把自己大部分收入转移至Bermuda(百慕大)。
F1方程式赛事的市场价值正逐渐影响参赛车队,以及原来对赛事不感兴趣的车辆生产商——这些厂家并未见得拥有出色的赛车或赛车科技,他们最主要的目的借此迅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本田车队在获得了最后一次1.5升领域冠军后,加入了F1。而这些后来陆续加入赛事的厂商中,以福特车队的成就最高,最为成功。
福特汽车负责人Walter Hayes(沃尔特·海耶斯)开启了Lotus Cortina项目(一个对Clark非常有利的举动),到1966年,F1方程式采用3.0升标准,Walter建议Cosworth(考斯沃斯)中心研发一款V8发动机,以适应赛事的规定。最初,路特斯的这款发动机只供赛道内的赛车使用,随着更多的赛车技术应用到日常量产车中,最终到1968年这款DFV也被应用在量产车身上。
这款发动机动力充足,很值得消费者依靠,整体模块足够强大,与车辆的车架融为一体。不过,其售价并不那么亲民,达到7,500英镑,当时MINI Cooper S的售价仅为700英镑。这款产品还带来了这样的观念——各个级别的车辆使用统一化的零配件。直到1969年,大部分参赛的BRM赛车以及法拉利赛车都要依赖于福特考斯沃斯动力。
有三件事给如今的F1方程式赛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一款值得信赖的发动机2,来自各个渠道的投资者的大量资金3,乔臣·林特的死。
如今F1方程式的观众以中青年为主,他们在观赛的时候更加注重车辆的高速表现,其中多数人不了解1968年路特斯车队得到的商业赞助少到什么地步。仅有60,000英镑,这成为史上对顶尖车队最抠门的一次投入,这次对车队不负责的举动,带来了对大部分观众不负责的后果,路特斯车队将代表英国的配色,换成了红、白、金色为主的配色,这件事情发生在1968年1月的新西兰Christchurch,Lady Wigram Trophy – third round of the Tasman series 赛事上。
赛事主办方与转播方,在车身上打了广告,这也导致路特斯赛车在F1方程式布兰兹哈奇赛道换上新的商标。在此之前,大部分车队拥有唯一的赞助商,如Tyrrell车队由Elf fuels赞助, BRM车队由 Yardley cosmetics与万宝路香烟赞助等。莲花车队的这一举动,不但打开了市场、开启了新的合作方式、还从各方面带来了更多的资金。这时“贪婪军团”出现了,并成为60年代赛车赛事以来最为贪得无厌的团队。
Bernard Charles Ecclestone(伯尼·埃克莱斯顿),这个名字在今天可能意味着整个F1、象征着伟大,等等。不过在当年当人们提起这个名字的时候,恐怕没有那么好的口碑,当时伯尼还是一名肯特郡的摩托车销售,曾经参加过0.5升排量的三级方程式赛事、做过Stuart Lewis-Evans的经纪人、曾静拥有车队Connaught,不过他已经沉寂了一段时间。从传奇亡灵车手林特死亡事件中伯尼收获了不少财富,如今财大气粗的他重新回归方程式赛事,利用自己与Cooper车队的关系,进入车队工作,并为车队留下了很重要的车手。在此之后,伯尼在F1方程式赛车界的路走得一帆风顺,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众多车手的经纪人,经办过不少车手的转会,从中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位车手都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增加收入。最终在莲花车队失去Jim Clark之后,他与当时自己旗下天赋异禀的车手Ron Dennis一同转会到Colin Chapman的莲花车队。
然而那年林特的朋友Bruce Mclaren与Piers Courage的死对他触动很深,使他考虑在1970赛季结束前退役。不过与公司合约尚未到期,如果能赢得冠军,大家都能得到丰厚的奖金,这使得林特不得不比赛到赛季结束。林特对于新车队的赛车非常感兴趣,不过对于他们的运作方式十分抵触,甚至多次要求转会回到Brabham车队,让他重新过回“花花公子”般的生活。那时他还与Ecclestone合资了两个2级方程式车队。
林特的死令人出乎意料,他当时与斯图尔特一同呼吁赛会重视车手安全,并创建一个组织。不过Ecclestone依旧保持一贯激进的风格,尽管在1958年他们已经失去了刘易斯·埃文斯,这也使他长了记性——永远不要和F1方程式赛车手当朋友。随后他把所有专注力放到了车队经营方面,购入想要返回澳大利亚老家的三届世界冠军杰克·布拉汉姆。
有了众多条件,Ecclestone开始启动商业头脑谋划车手奖金问题,他与众多赛事投资商商榷赛事中车手奖金如何均匀分配等事项,这样车手可以拥有更多的收入,对于比赛也会更加投入,甚至更加拼命。1970年,Ecclestone更是把这种模式推广到整个赛车界,集中了众多车队领导与赛事主办方,教给他们如何更合理地向投资者要钱,此举为日后的F1方程式赛车彻底商业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过这种彻底的商业化,并未使所有参赛车手都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收入。其中的典型就是Piers Courage,他一头栽入伦敦的酿造行业。Piers Courage与其密友——前杂货铺销售员与车手Frank Williams,曾经参加过60年代末的方程式赛事。他表示:“由于赛事奖金已经不敷生活所需,所以才果断转行。”Jonathan Williams在一次F3方程式比赛前,不得不夜宿海滩,因为入住酒店就没有钱支付拖车等费用。Piers在这个时期也曾在赛事期间多次在自己的车内过夜,身子蜷缩,双脚伸出车窗。
Williams由于职业关系,自己可以联系商务集团,筹集参赛资金,不过这个过程并不简单。1969年,他踏上了F1方程式赛场,在Courage车队,而他的座驾则是一台二手的Brabham BT26。采用Cosworth动力,这给了车辆足够的可靠性和良好的驾驶性,足以匹敌Courage采用的双凸轮轴Repco赛车,让车队再次达到顶峰,最终他以第八名的身份完成了赛季的征战。与此同时,另一个里程碑式的事情正在发生,虽然事件起初并不起眼,这就是Jo Siffert在1967年英国大奖赛布兰兹哈奇赛道夺冠,当时他驾驶的是一辆莲花49赛车,这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个人参赛夺冠的车手。
随着投资者的资金投入,各个参赛厂商、车队等都有了足够的资金将赛车的性能提升到极致。这时Williams找到意大利跑车生产商De Tomaso,商谈能否在1970赛季使用公司的车架。不过此举当时并不是很成功,由于Courage车队在德国大奖赛毁灭性的事故,差点导致两家的合作就此罢休。Williams表示:“当时我很失望,对于广告效益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当时我们有着一群富有天赋的车手,刚刚在上赛季激烈的拼杀中存活下来,就遭遇了这样毁灭性的打击。此时,我们着重于重组,明年全力爆发。”Frank Williams在之后几年的F1方程式赛事里依旧保持着高收益,并获得了“Wanker(贬义词,卑鄙) Williams”的外号,由于做事不顾一切,他还曾被一些合资者踢出团队。不过在piranha club里的日子,他学到了足够多的生存技巧,以至于在整个毁灭性70年代之后,他的运作方式为F1方程式的发展仍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Max Rufus Mosley,一个沉着冷静、知识渊博的人,如果不是因为他的父亲(Osward Mosley—英国法西斯工会领导者),他可能会在政坛掀起一番风云。政界人士评论Mosley的家庭为最“豪横的军阀”。不过在动荡的赛车界,Mosley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终于不用再考虑人们议论自己的姓名。他说:“一次比赛中我听到有人议论我的姓氏,说这个叫Mosley的家伙会不会与莱斯特城客运车生产商Alf Moseley有关系。这也是我听到人们议论我时第一次没有和Osward Mosley联在一起。”
他与Graham Coaker、Alan Rees、Robin Herd(前迈凯伦设计师)一起创建了March Engineering(March的名字来自几位主创人员的名字首字母)。1969年,这家公司发布第一款产品——为3级方程式赛车打造的一款车架,几年间他们把重心移到了2级方式与1级方程式等更高级别的赛事中。
March车队的第一台F1方程式赛车名为701,曾经进入世界冠军林特的考虑范围,不过由于他当时迫切想要加入Graham,导致这台701与他失之交臂。
卫冕冠军Stewart在那一年的规划相对来说更加复杂,他的Tyrrell车队与来自法国的底盘供应商Matra的合作出现了较大分歧,他们坚持使用自己的发动机,而不是F1级别的DFV发动机。Stewart当时并没有看好701赛车——Stewart的设计师们将其视为一款被时代淘汰的产品,Tyrrell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赛道车,这款车是由设计师Derek Gardner设计,为了保密,他把自己关进地下室,全身心投入赛车的设计工作。过去几年内的摸爬滚打,使Mosley的March车队在业内累积了不少经验,开始对F1方程式赛车提供充足资源,同时还效力其它赛事。未来赛车界风云人物Ronnie Peterson与Niki Lauda采用March的产品后成绩均有下降,于是在1971与1972赛季把Frank Williams的产品再次召回。虽然时代动荡,但这些赛车明星们的生活重新得到了保障。年轻的Emerson Fittipaldi填补了林特离去后的不足,也实现了他的梦想——与世界冠军、自己的偶像Jackie Stewart一起征战。François Cevert带来了时髦的装扮与一流的技术。
赛车运动在这个时代的观众数量突飞猛进,达到鼎盛期,Stewart也在1973赛季结束后打算退役,这一年他的密友Cevert在Watkins Glen不幸殒命。与此同时他对于商界的兴趣超过了赛场内对速度与激情的兴趣,每一年Stewart的收入都没有低于100万英镑。对于Fittipaldi来说家庭的因素对他影响非常大,在效力迈凯伦之后他在1976年加入了由他兄弟Wilson创建的车队,在这里他遇到了F1方程式赛车有史以来最会玩的“花花公子”—James Hunt,在这之后整个赛车界出现翻天覆地变化。Lord Hesketh为他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供他日后创造更多的辉煌。
在整个70年代还有更多我们应该记住的名字,如John Surtees——在夺得了冠军之后由于赞助商与车队的不和最终背叛车队;BRM车队——他们在这个年代之初把战线拉得太长,以至于后来根本找不到一个重点,最后导致Louis Stanley死亡。在这期间F1方程式赛车已经变成了一个成王败寇的游戏,生存下来便是王者,否者你只有被吞噬。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