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网通社汽车 > 行业评论 > 2012中国汽车十大营销案例

    2012中国汽车十大营销案例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2013-03-20 18:07

    收藏

    英菲尼迪刮极风

    2012中国汽车十大营销案例-图1

    在赛车活动尚未普及的中国,“G-FORCE极风之旅”成为连接英菲尼迪F1文化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G-FORCE,即Gravity Force(地心引力),在汽车领域通常用来描述汽车过弯时侧向加速力,一部车子的G-FORCE越高则意味着它的性能越强。而在中国,它还有着另外一层含义:英菲尼迪“极风之旅”的英文名称。

    这是英菲尼迪在中国的一项赛道体验活动,从2010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极风”与G-FORCE互为音译,象征速度与激情;G则代表英菲尼迪G系列轿车,参赛车型为G25和G37。

    就流程而言,它与国内其他品牌此类驾驶挑战赛并无太大差异:网上报名,区域经销商组织初赛,驾驶技术优秀者晋级半决赛、决赛,佼佼者获得厂家提供的奖励——G37免费使用权一年、赴新加坡观看F1赛事、免费中汽联赛手培训课程,等等。
    然而,对于2012年“极风之旅”的参赛者来说,这次比赛却与众不同,极具挑战性。

    2012年4月11日,在2012 G-Force极风之旅的启动仪式上,F1世界冠军保持者塞巴斯蒂安•维特尔(Sebastian Vettel)驾驶着红色的G37驶入上海天马山赛车场,参与绕桩试驾,他的成绩被设定为本赛季的终极挑战目标。在车迷的心目中,维特尔是速度与激情的代名词,这也成为英菲尼迪选择他担任全球品牌代言人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按照英菲尼迪全球的规划,“极风之旅”仅是它在2011年2月开启的“F1营销”的组成部分。

    那一年,这家日本豪华汽车品牌宣布赞助F1红牛车队。彼时,红牛车队是一支2004年才进入F1的新兵,面临着诸多F1豪门的重压,维特尔也是刚刚崛起的新秀。而某种程度上,英菲尼迪进入F1可以看作是它以全新姿态再战豪华市场的挑战书。

    日产汽车执行副总裁安迪•帕默(Andy Palmer)说:“我们直接的目的是希望通过F1让更多人熟悉英菲尼迪。现在让大家说五个豪华车的名字,有的人可能说到英菲尼迪,有的人可能不会,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英菲尼迪。”

    天遂人愿。随着维特尔和他的车队在2011、2012赛季连续双双夺冠,英菲尼迪的品牌、产品和技术也逐渐大放异彩。在结束为期两年的合作后,2012年底,英菲尼迪宣布在2013年将冠名红牛车队,同时它将成为该车队主要的技术伙伴,双方会共同展开多项新技术的研发。

    对于未来F1赛场上将出现的英菲尼迪-红牛车队(Infiniti Red Bull Racing),英菲尼迪全球事务负责人约翰•德•尼琛(Johan de Nysschen)表示:“初次合作的前两年让英菲尼迪和红牛车队获益匪浅,全新更深层次的合作将强化双方各自的实力。”

    F1是一项国际化的赛事,但中国的赛车文化却尚不成熟,于是,“极风之旅”便成为连接消费者与英菲尼迪F1文化的桥梁。

    选择被誉为“穿着西装的东洋武士”的G系列为赛道体验车型、指定维特尔担当活动代言人,同时将观看F1作为赛事大奖,不知不觉中,英菲尼迪运动的品牌形象和追求高性能的产品特点便扩展了开来。

    不过,根据英菲尼迪2012年底发布的全新车型命名方式规划,2006年上市的第四代G系列轿车将换代,并更名为Q50,于2013年1月的底特律车展发布。也就是说,2012年的“G-FORCE极风之旅”将极有可能是英菲尼迪最后一次以此来命名它在中国的这项赛道体验活动。

    责任编辑:虞宁
    0条评论

    预约试驾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